談「新世代邊緣AI運算架構—記憶體內運算」、未來AI人才與數位轉型的挑戰和機遇
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,很高興聽到郭技術長分享最新的AI關鍵應用,亞大也希望能與他有深入交流,探究在AI時代如何培育未來人才。
亞洲大學23日上午舉行傑出講座,邀請台達電子技術長郭大維,談「新世代邊緣AI運算架構—記憶體內運算」。郭技術長分享邊緣運算、記憶體內運算與大型模型,在能源永續、AI應用上的差異,分析台灣在AI推動下,如何找到自己定位、能發揮的強項,內容涵蓋:多模態運算、AI市場投資趨勢、及未來人才與數位轉型的挑戰和機遇,並與亞大師長展開熱烈交流,分析AI與內部創新對工作價值、生產力的影響。
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,很榮幸請到郭大維技術長來亞大,他十分傑出,是台大資工系特聘教授,還曾擔任過台大代理校長,現在是台達電首席技術長;他的研究領域包括:嵌入式系統(Embedded Systems)、非揮發性記憶體程式設計(Non-volatile Memory Software Designs)、類神經網路計算(Neuromorphic Computing)和即時系統(Real-time Systems)。AI發展每天日新月異,邊緣AI計算是十分重要的區塊,很高興聽到郭技術長分享最新的AI關鍵應用,亞大也希望能與他有深入交流,探究在AI時代如何培育未來人才。
台達電子技術長郭大維,談「新世代邊緣AI運算架構—記憶體內運算」。
郭技術長指出,Edge AI應用(邊緣計算),是AI浪潮下非常重要的一塊,也是台灣能夠扮演重要角色,從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每年數次返台,就可以一窺端倪,不只在AI領域,台灣在整個PC產業中一直扮演著重要、關鍵的角色。台灣是全球半導體、電子產品製造重鎮,Edge AI帶來的物僅是技術升級,更是橫跨晶片、崁入式系統、通訊模組、A lot設備、智慧製造等領域的龐大商機。
郭技術長說,因為低功耗NPU、AI加速晶片的進步,現在逐步朝低成本、輕量化AI模型的發展,有別於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,不用將資料傳到雲端,而是在網絡「邊緣」上,就能即時處理,讓AI從雲端擴展至終端裝置, 包括:AI PC、智慧製造、智慧車載、智慧醫療、智慧城市等應用,都已經開始導入邊緣AI技術,並進入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階段,台灣都可以在其中占一席之地。
台達電子技術長郭大維(左)來亞大演講,實體場參與亞大師長踴躍,與郭技術長互動熱絡。
郭技術長以近日Meta宣布將在美國興建一座耗電量 5GW (gigawatts) 的 AI 資料中心,作為支援其 AI 服務的基礎架構為例,他說,台灣剛除役的核能電廠能產出電量1GW,可供台灣幾百萬個家庭用電,等於是Meta這座AI資料中心需要5座核能廠供給電力,耗電量十分驚人!能源使用和永續的平衡,是AI快速發展的同時,必須考量的重要議題。
郭技術長表示,在2023年以前,很多工程師以為寫程式不會被取代,但有許多標誌型的AI接連出現,這2年內不斷推陳出新、十分熱鬧,但從大模型進入多模態、或更多分散作業,不需要去驅動整個大模型,從雲端進入地端,開始出現邊緣計算,從企業角度來看,朝向要求更高品質、更好準確度、更好的訓練方法。使用者也開始省思,「AI確實能做很多事,但到底做了什麼事?如何去管理AI?」
亞大校長蔡進發(右)、台達電子技術長郭大維(左),兩人針對如何培育AI時代人才,熱烈交流。
有哪些是屬於Edge AI範疇?郭技術長說,其實Edge AI範圍相當廣,以台達電執行的合作案為例,透過前處理讓運算更有效率、將資料平行化後再比對等,就能避免資料過於龐大;手機、車用系統、監控設備、機器人等,不需要複雜算法就能執行,預估2031年全球Edge AI的市場規模會超過1400億美元。
郭技術長提醒,AI世代不只是大模型對產業有很大影響,還有更多是在Edge端,讓台灣能有所發揮,不單是在工業上的應用,還有在家庭裡,所以必須回過頭來思考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來做這些事?過去是計算機時代,現在則進入資料密集的科學時代,在這樣的時代驅動和發展模式下,如何掌握最大的力量來做事,是必須思考的問題。
「數位化AI時代,已經啟動!」郭技術長說,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,是在這樣的AI時代能夠存活、發展?軟實力、溝通、合作能力,是這種跨領域時代必須具備的,創造力十分重要,必須有很好的思考模式,在有眾多工具可以使用的環境下,能夠知道哪些東西可能會被取代。世界變化太快,未來的時代沒有人知道它會變成什麼模樣,必須培養高適應力,未來世界可預見是人和機器共存,但要如何共存、一起工作、一起生活,就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。
亞大傑出講座,亞大校長蔡進發(前排左)、台達電子技術長郭大維(前排中)、亞大副校長柯慧貞(前排右),和參與師長合影。